林建全 官方网站

http://linjianquan.zxart.cn/

林建全

林建全

粉丝:6184

作品总数:25 加为好友

个人简介

“瓷痴”林建全。高级工艺美术师、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。德化县富东陶瓷工艺有限公司董事长、陶瓷新创艺品总监。生于中国瓷都德化,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。林建全师从周国桢、姚永康、吴天保、何炳...详细>>

艺术家官网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

留言板

艺术圈

作品润格

书 法:

国 画:元/平尺

匾额题字:

拍卖新高:

联系方式

艺术家官网负责人:小张

邮箱:artist@zxart.cn

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,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。

林建全——瓷坛黑马


发布时间:2007.10.17    新闻来源:东南早报

 

他的父亲为永春人,母亲是石狮人。他则是德化有名的瓷塑艺术家。

 

他是科班出身,学的就是陶瓷雕塑专业,却因为生活所迫,转战西洋工艺礼品瓷领域,十几年时间内发展为行业标兵之一。但对艺术的执著,让他曾经一度彷徨。如今他走出困惑,倾心于自己的追求。

 

他制作出世界百位名人的浮雕,并曾打算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。尽管这一项目不属于吉尼斯世界纪录范围,最终计划告吹。他仍微笑着说,“只要有一点点进步我就很开心”。他就是林建全。

 


 

 

A人物·创业故事

 

落户瓷都开启瓷艺人生

 

也许是冥冥中自有定数,让原本不属于瓷都德化的他来到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,也由此造就了一个在陶瓷艺术上孜孜不倦的林建全。

 

童年受熏陶喜欢捏泥巴

 

上世纪50年代,因工作调动,林建全的父亲带着家人来到泉州德化。1960年,林建全在德化县城出生了。

 

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,在瓷都德化瓷艺巨匠群体及传统工艺的熏陶下,打小耳濡目染的他对陶艺产生了兴趣。“记得童年时,跟大人学着用泥土捏各种小动物。”他回忆道,“那时纯粹就是好玩,捏只小鸟更像先捏个球,再沾上嘴巴、眼睛、翅膀,尽管看上去笨拙,但充满童趣。”

 

回忆童年拙劣的手艺,他略带自嘲的语言中夹杂更多的却是甜蜜。上学期间,他还努力学习美术以帮助提高瓷塑技艺,完善自己从小的爱好。

 

1977年,高中毕业的他,没能进入高等学府深造,到一个林场上山下乡从事伐木和种植工作。




深造勤学习4年未摸球拍

 

1979年年底,德化陶瓷二厂向社会招工,凭借小时候打下的制瓷根底,他顺利被招聘,开始真正接触陶瓷制作工艺。他参加了厂里组织的业余素描班,在老师傅的指导下制作石膏像。“那时的我就像一块海绵,非常努力地吸收着制瓷技艺。”他说。

 

进厂三年后,他考入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。当时学院美术系仅在福建招两人。“刚进入大学时,因为基础很差,成绩在全班倒数第一,所以我非常努力,拼命学画,并补习文化课,生怕毕不了业。”他介绍道,为了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,他在4年的大学生涯中,最喜欢的乒乓球连拍都没摸过一次。

 

陶瓷学院的经历如今回忆起来,他感觉最尴尬的是一次学校的110米跨栏跑。他跑的一趟里,摔了4个大跟头却始终没有停下脚步,坚持跑完,把边上观看的同学和老师给吓坏了。

 

每每谈及自己的青春往事,他总笑得合不拢嘴,像个孩子一样高兴。

 


 

 

下海启动资金借到5000元

 

大学毕业时,因成绩优秀,学校有意挽留他留校任教,可他选择了放弃。“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,我想要学以致用,用学到的东西改善家庭的生存状态。”他说。

 

经过几番周折,他回到德化一家陶瓷厂当技术副厂长。随后两年半时间里,他自动放弃假期,埋头苦干。

 

1988年,因为结婚,家里落下2万元的债务。此时,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泉州民营制造业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,很多人借此走上富裕道路。他几经思考也选择了“下海”拼搏。

 

“最初我向远在香港的亲戚借了5000元当启动资金,利用这笔钱,做了20多个样品托旅游结婚的弟弟带到广州参展。”他回忆说。善于经商的弟弟用实际行动报答了哥哥的信任,很快地带回了30万元的订单。限于生产能力,兄弟俩只做了其中的三分之一,却也赚了3万元。

 

他们把赚到的钱继续投入生产当中,事业渐渐做大。1989年,他成立了属于自己的陶瓷厂。

 


 

 

探索瓷浮雕大胆突破

 

上世纪90年代初,德化的西洋工艺瓷产业迅速崛起,他创办的陶瓷厂也水涨船高,出口生意日渐红火。但他并没有陶醉于生意上的成功,而是利用业余时间悄然开始了自己无止境的艺术探索。

 

谈及自己当年的想法,他说:“上世纪90年代中期,在西洋工艺瓷的出口市场上,由于许多陶瓷企业蜂拥而上,竞争激烈。有感于此,我隐约产生了一个想法,就是要创作出一种具备长久艺术生命力,而且别人难以超越的陶瓷产品,以备将来拓展更高层次的陶瓷市场。瓷制的浮雕,当时在整个市场上都很少见,于是我开始朝这个方向研创。

 

“因为学过美术,有一定的专业基础,自己对创作也很爱好,所以收集了很多相关的资料,努力进行研究和尝试。”回忆起十多年前的情景,他依然充满激情:“用瓷做浮雕要采用平烧技术,这需要突破传统的成型烧制法,德化陶瓷行业里没几个人做得好,更需要巨额资金投入,可当时我进步很快。”

 

就这样,经历了两年多的探索,他在1996年终于烧制出了第一片建白瓷浮雕。

 



崛起苦创作烧浮雕壁挂

 

2004年初,德化一中创建省级示范高中。为了把校园布置出浓郁的瓷都文化氛围,校方有了采用陶瓷做名人名言壁挂的初步设想。后来,校方找到善于烧制超薄浮雕的林建全。巧合的是,林建全也正努力探索浮雕艺术创作的突破点。双方一拍即合。当年6月1日起,应德化一中的邀请,他开始了世界名人浮雕壁挂的研究和创作。

 

世界名人建白瓷浮雕壁挂的创作蓝本,系以美国著名作家麦克·哈特博士的著作《人类百位名人排座次》中的100多位中外历史名人肖像为蓝本。“这种肖像浮雕壁挂,是一种独创的形式,以前从来没有采用陶瓷原料制作过,所以起步阶段比较艰难。”他告诉记者,“我足足花了7个多月的时间,经过多次的反复修改易稿,第一片浮雕才脱模成型。”

 

随后,他一鼓作气烧制出100多个肖像浮雕作品。

 

尽管创作和烧制过程比较艰辛,但从西洋油画浮雕壁饰到世界名人浮雕壁挂,他又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。

 


 

 

B人物·对话

 

早报记者(以下简称记):德化的瓷塑制作技术这两年取得巨大发展,除传统的建白瓷,还有红釉瓷等面世,个中原因何在?

 

林建全(以下简称林):首先是因为德化有众多雕塑艺术家,他们对工艺精益求精,对技术改进、新品研发下大工夫研究。其次则是市场经济的自然规律起作用。为寻求新的市场卖点,德化艺术家们改进了自身工艺。这也说明德化陶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保持持续的发展势头。

 

陶瓷业可打区域品牌

 

关于行业  将长时间持续发展

 

记:德化陶瓷正朝市场化的方向前进,您觉得需要注意哪些方面?

 

林:一忌急功近利。二要吸纳各类人才。很多大师技艺方面十分精湛,但缺乏市场营销、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意识及知识,有一定的局限性。一个产业要兴旺需要有很多的人才一起运作才能长盛不衰。

关于优势

软硬件得到巨大改善

记:与国内其他陶瓷产区相比,泉州陶瓷产业有哪些优劣势?

 

林:在建筑陶瓷方面,泉州的外墙砖是一面旗帜,占有国内市场大约六成的份额,生产技艺方面也有优势,这是其他产区无法比拟的。在陶瓷出口方面,泉州的西洋工艺瓷、日用陶瓷在生产技艺、性价比等方面也很有优势。

 

近两年来,泉州民营企业的软硬件都得到巨大改善。陶瓷企业可以打出区域品牌形象,强强联合,抱团竞争。

 


 

 

关于营销  艺术陶瓷市场潜力大

 

记:从去年开始,德化的艺术大师已有数人开始尝试专卖店形式,今年有更多的人开始注重品牌建设。您怎样看待这个现象?

 

林:目前国内艺术陶瓷市场潜力很大,但不够成熟,要看谁先做起来。短时间内要出现一个大的品牌不是太容易,因为作为收藏、欣赏兼具的文化产品,艺术陶瓷的消费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有关。目前更多的是一些高收入人士在收藏、投资。

 

再有,品牌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,厚积薄发,国内艺术陶瓷产业的发展沉淀目前尚无法达到这个程度。

 

关于文化  从改造老板理念入手

 

记:在市场化过程中,您觉得企业老板应有哪些具体思路和举措?

 

林:有人说企业文化其实就是老板文化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板个人魅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。在市场化过程中,诸多方面的着手要从老板个人理念的改造入手。老板如果对营销艺术、企业管理、行业趋势和技术研发没有相当的认知,企业在多个方面难以得到提升。再有,现在知识更新换代快,缺乏新知识的补充最终将被淘汰。

 

记:您如何看待模仿的现象?

 

林:行业内进行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其实是必须的,闭门造车只会让自己陷入无知的泥潭。模仿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,通过模仿前人的一些作品,德化很多大师在技艺上学到不少东西,再加上他们自己的领悟,最终自成一家,并由此带来行业技术的进步。但是,靠仿冒谋利却是对他人劳动的不尊重,也打击了多数人的创作积极性,给行业带来巨大的破坏。最近,越来越多的大师选择通过申请专利来保护自己的产品不受侵权,相信未来仿冒的现象将迅速减少。

 


 

 

C人物·印象

 

平淡

 

著名诗人、作家、评论家张修林在《谈文人》一文中对文人作如下定义:严肃地从事哲学、文学、艺术以及一些具有人文情怀的社会科学的人,就是文人,或者说,文人是追求独立人格与独立价值,更多地描述、研究社会和人性的人。

 

林建全应该可以包含其中。

 

白色衬衫、浅灰色西裤,平凡的相貌,不急不躁的言语,透出他平易近人的风范。他是用平常心回忆过去的,与他的最初接触中,第一印象是“平淡”。

 

临近采访结束,谈及有关艺术创作的问题。他说曾经为创作而焦虑烦躁,一度自闭。随后,我们谈了很多关于人性方面的内容,这时我才认识到作为一个文人,其内心的不寻常。而平淡,原本就吻合艺术追求的心境。

 

他有双重身份:除企业的董事长外,他还是一位文人———曾获国家级金奖瓷雕艺术家。

 

也就是因为两种角色的扮演,让他一度走入忧郁、自闭的暗巷中。作为西洋工艺礼品陶瓷出口企业的老板,他往往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去设计样品。而作为科班出身的艺术家,这些做法又无法体现其在艺术上追求的独立人格与独立价值。我们可以把这种矛盾理解为:市场经济中趋利与唯美两种方向的博弈。

 


 

 

这种矛盾一直伴随着他的创业过程。只不过在贫困状态下,为了生存,趋利的心态曾一度占据上风。当事业蒸蒸日上时,激化了趋利与唯美的矛盾,他在享受事业的满足感,但更多的则是对艺术创作的焦虑感。

 

有一段时间,他处理这个问题不是很完满。其间,他曾经害怕与人接触,变得十分忧郁,体重也急剧下降。

 

这几年,他把企业交给更善经商的弟弟管理,自己则专心于艺术创作,希望通过角色的剥离来实现其在艺术上追求的独立人格与独立价值。

 

离开座位时,我看见他一头的白发。一时间,我有了更多的感触。

 



人物名片 | 林建全

2002年度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高级工艺美术师

德化富东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